科技魔方
科技魔方 > 聚焦 >

谁是下一个“格力电器”?珠海国资投资AB面

编辑:如思  时间:2022-11-29 11:41  来源:网络  
谁是下一个“格力电器”?珠海国资投资AB面

是点石成金的投资高手,还是财大气粗的“白衣骑士”?

因控股格力电器而在市场上名声大噪的珠海国资,正在向市场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AB面。一方面,出售格力电器后,珠海国资在a股频频出手,控股10余家上市公司,产业版图涵盖新能源、医疗、建筑等行业;另一方面,珠海国资成功案例少,热衷于小盘股。它的大部分公司要么亏损,要么微利。

事实上,如何用大量国有资产铸造下一个格力电器?这既是珠海国资面临的一盘棋,也是其他对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的地方国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投行人士表示,国资通过入股上市公司扩大产业和资本影响力的意图无可厚非,但要控制上市公司并推动其快速发展并不容易。珠海国资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证券化之路,成功与否,价值重大。

占领城市和领土

投资领域加速扩张

临近年底,珠海国资在公众视野中越来越活跃,一进一退赚足了眼球。

去拯救圣方可吧。11月24日晚间,*ST方可发布公告称,珠海法华集团通过其子公司环鑫方可收购了重组后公司总股本的23.5%,从而正式控制了公司。

退,让贤者华灿光电。11月6日晚间,华灿光电披露定增预案。BOE拟通过定增方式收购公司3.72亿股,通过委托表决权的方式实现对公司的控制。放弃控制权的是一年半前高调入股的珠海国资旗下的华实控股。

有意思的是,持股一年半后,珠海国资并没有给华灿光电带来太大的变化。今年前三季度,华灿光电实现营业收入17.67亿元,同比下降26.11%;归母净利润4115万元,同比下降283.87%。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仅为4.84亿元,同比下降39.28%;净利润为亏损5259.1万元。股价走势方面,华灿光电一路走低。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华实控股仍有较大浮亏。

在a股市场攻城略地,是珠海国资近三年来的常见动作。蔡东Choice数据显示,算上尚未出售的华灿光电和即将入主的*ST方可,2019年以来,珠海国资拿下14家上市公司控股权或成为第一大股东,旗下a股上市公司由4家扩大至18家。除a股外,珠海国资还持有强生控股、迪信通等多家港股公司。

从一个低调的幕后棋手,到一个知名的买家,珠海国资的这次突然转向始于2020年。市场普遍认为,这与珠海国资此时拿到的巨额弹药密切相关——2019年底,格力电器股权转让完成,珠海国资在其“壮士断腕”后套现400多亿元。

原因是当地经济高度依赖格力电器。2018年4月,时任珠海市国资委主任的周凯表示,珠海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对格力集团、法华集团尤其是格力电器的依存度仍然较高,急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珠海国资转型投资平台的意图早就包含在政策目标中。2020年1月,珠海市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指出,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的试点示范作用,全面建立国有资本市场化监管运营模式,基本实现国有资本监管向资本经营转变;国有资本主导和推动的资产总额达到1.5万亿元,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为珠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和平在握

习惯协议转让上位

财大气粗,敢于下手,珠海国资看似有“野蛮人”的实力,但从以往的交易来看,珠海国资的归属总是充满“和谐”。

回顾相关案例,协议转让是珠海国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方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通过协议转让珠海国资获得控股权。

梳理协议转让案例,原实控人“无条件放弃投票权”是一种常见的表述,尤其是当珠海国资在第一次股权转让后未能完全获得绝对控制权,以至于原实控人倾向于无条件放弃投票权,以确保珠海国资能够顺利“上位”。

以天能重工为例。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徐征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张诗琪,分两次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珠海国资下属的珠海港集团。第一次股权转让后,徐征持股比例为21.96%,珠海港集团持股比例仅为10.14%,仍低于徐征。然而,由于徐征和张诗琪放弃了投票权,珠海港集团在第二次股份转让前实际控制了公司。

为什么原实控人愿意“交出”上市公司?看重珠海国资系统带来的资源禀赋或原因。天能重工股份转让协议中的特别约定中提到,为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珠海港集团承诺在取得控制权且符合国有资产管理标准和证券监管部门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增信、融资、经营担保等支持。未来,上市公司将是能源行业的主要平台,并将推动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建一集团也是如此,其国有资本于2021年11月投入珠海。原控股股东刘海云在战略合作协议中写道,“为充分发挥珠海郑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珠海市香洲区国有控股企业的资源和优势,更好地帮助建一集团在大湾区快速发展的大机遇中抢抓机遇和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此时的建一集团已经深陷泥潭,应收坏账高企,官司不断。一度成为执行人,2021年巨亏超9亿元。

珠海的国资“扫货”经常被监管部门注意到。如深交所曾要求天能重工说明认定珠海港为控股股东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控制权不稳定的风险。此外,在光酷科技和叶巍股份的收购案中,上市公司也收到了问询函。监管关注点包括原实控人放弃投票权的原因,以及投票权到期后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性。

亏的越多,买的越多

凶猛抄底钱包“很受伤”

截至目前,珠海国资在a股市场获得了多家a股公司的控制权,通过定增参股了4家a股公司。但总体来说,亏损居多。

前述天能重工收购案中,股份转让价格为23.27元/股,较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上涨近20%。随后,珠海港集团也以8.99元/股的价格斥资10亿元对天能重工进行了定增。目前,珠海国有资产投资仍处于浮亏状态。

国资旗下的格力地产,在交易柯华生物上更是一波三折。2020年5月,格力地产宣布转让柯华生物18.63%的股权。一年后,就在格力地产准备全身而退的时候,柯华生物科技公司天龙公司失控,“戴星戴帽”,格力地产的股权转让搁浅。

资料显示,加入宝盈、奥比、秀强、世联行、建一集团等公司后,不少公司股价表现不及预期,部分股票甚至一路下跌。珠海国资并未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根本性变化,更难以获得较高的资本溢价。

虽然买的越多跌的越多,但这并不能阻止珠海的国有资产亏钱买的越多。

*ST方可,“老八股”之一,原名钟燕实业,是珠海国资的最新目标。11月24日,*ST方可公告称,控股股东由方正信息产业变更为环新方可,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珠海SASAC。

在珠海国资入主之前,*ST方可已经深陷亏损泥潭,急需一位“白衣骑士”。根据重组投资协议,珠海法华科技产业将支付重组总投资20亿元,对应重组后方正科技29.99%的股份比例。珠海法华科技产业将指定一家有限合伙企业承担*ST方可股份的认购事宜。*ST方可表示,如果重组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公司的经营状况。

多罗孜

谁是下一个“格力电器”?

对于格力电器股权转让后的动作,珠海SASAC曾表示:“本次股权转让将带来大量现金收入,主要投向实体产业,引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金融等一批高端产业项目。通过滚动投资和退出,不断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未来可能会培育出几个‘格力电器’。”

从珠海国资的投资标的来看,下一个格力电器会是谁,还有待观察。

从行业来看,珠海国资覆盖领域广泛。布局的赛道包括装修、医疗设备、通讯终端及配件、出货口、风电组件、led等。涉及的上市公司有叶巍、齐新集团、广电运通、通宇重工、秀强、欧比特等。然而,这些公司的市值太小,只有法华股份和格力地产的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元。

易主后多个标的业务方向不明确。比如,建一集团在短短一年内新增了4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合资公司,涉足新能源、新型建材、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赛道。2022年上半年,建一集团9家子公司中有8家处于亏损状态,建一新能源、建一混凝土、建一资本、建一科技上半年营收甚至为零。

“踩雷”也成了珠海国资的烦恼。2020年,珠海九洲控股通过参与投票权定增和转让,成为日海智能29.99%投票权的控股股东,背后的珠海国资成为所有者。但当年,日海智能业绩“大变脸”,2020年净利润为-5.47亿元。次年,公司年报被年度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意见。二级市场上,一直“戴星戴帽”的日海智能股价也跌入深渊。以最新股价计算,珠海九洲控股在*ST日海的持股损失近70%。

回顾“套现”格力电器控制权以来的两年多,珠海国资以“扫地僧”之名横扫a股市场。但“扫荡”进口袋的资产表现不佳,没有带来“白衣骑士”的真正作用。甚至很多公司继续深陷困境,难以自拔。珠海的国有资产也包裹在其中,难以脱身。

“一次行动猛如虎。”珠海国资在下一盘什么棋?到了游戏中期会怎么样?经过思考,你有什么样的反思?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