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科技魔方 > 聚焦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编辑:兰心雪  时间:2024-11-02 01:26  来源:光明网   阅读量:17921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成立75周年。从“向科学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创新驱动发展”到“建设科技强国”,几代中国科学家风雨兼程、朝夕不倦,铺就了一条闪亮的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之路。

回望中国科学发展的历程,有无数值得我们纪念和体味的瞬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新闻办公室共同策划推出纪录片《科学的七个瞬间》,聚焦七个领域重大、典型的科技突破,透过这些“瞬间”及其故事,见微知著表达科学的理念价值和精神品质,向所有中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致以敬意。

科学,是当今人类认知世界、理解世界极其重要的一种方式,它让我们超越“看见、听见”的生理感官,进入宇宙极远、极深、极宏大、极微渺处遨游、探索。但科学,也是一条充满歧路、岔口和不确定性的道路,很多重大突破从来不是灵光一现的传奇,而是在挫败和质疑的层层筛选之中,不断逼近真相的跋涉。因此,科学的瞬间,不是某一个时刻,是一段持续的时光。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半个世纪,甚至更长,需要一代、几代科学家的接续不断,通过漫长的坚守,才能闯过迷雾和荆棘,看见光亮。

“科学的七个瞬间”,是从75年岁月长河中捞取的七滴水珠,每一滴水珠都反耀着中国科学家的情怀和使命,反耀着科学精神的求真与创新。

神秘浩瀚的宇宙空间中,隐藏着世界的奥秘。随着中国空间技术能力的提升,空间科学也获得长足进步。悟空、墨子、慧眼、太极、夸父……越来越多的卫星和航天器,给人类送来丰富的信息和数据。破解其中的密码,也许就能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

遍布中国各地的大科学装置,是国家科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始,中国在短短40多年间,建设了70多个大科学装置。它们面向最前沿科研领域,是孕育未来的苗圃和花房。

在世界地质学界,“金钉子”的意义不亚于奥运会金牌。它如同一把地层年代“卡尺”,使科学家能够按统一的时间标准分析并研究不同地区同步发生的地质事件。“金钉子”的数量代表着一个国家地质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中国第一枚“金钉子”是在这个概念提出后30余年才确定的,虽然后来却居上,现在全球81颗“金钉子”中有11颗在中国。

我们耳熟能详的“北京时间”,其实是高端复杂的科学授时系统。高精度时间测量技术,涉及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是重要的国家资源。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式摆钟,到今天到达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子钟,几代中国科学家为扔掉“洋拐杖”,接续奔跑,终于实现了高水平的自主可控。

国之重器也能点亮生命之光。重离子加速器主要用于核物理技术前沿研究,但科学家们发现它在很多领域都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癌症治疗。从物理学到高端医疗器械研制,面临着很多难题。二十多年跋涉,终于实现了国产技术零的突破。

在液态锂电池行业,中国是无疑的全球领先者。一个叫陈立泉的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率先提出研制固态锂电池,并在液态锂电池的研制和产业化方面敢为人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主要技术和工程问题。几十年如一日,支撑陈立泉不断奋发的是“要为国家做点事”的信念。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振声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给了小麦研究。为解决顽固的“小麦之癌”条锈病,他25年不断试验、不断失败,却始终不放弃,最终实现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成了抗病高产新品种——“小偃6号”。2024年10月1日,因为在中国农业科学上的重要贡献,李振声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

75年岁月如歌,珍贵的“瞬间”和闪亮的“水滴”,难以计数,汇聚成河。

匆匆一瞥,却已是满眼的丰盛和振奋。

纪录片《科学的七个瞬间》,用中国的科学故事,带领观众体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蕴与成就,感受中国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 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投运

    黑龙江漠河段“跑冰排”

    科学 “新” 声丨“锂”想主义者的“充电”之路

    脊柱外科护师教你如何“坐” 出健康?

    科学“新”声|特用型大豆,为餐桌而生的育种探索

    上班族如何预防“鼠标手”?

    科学“新”声丨黄佳琦:在科研新时代,探寻更多可“能”

    科学“新”声丨严超:向下生活,向上科研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