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王泳婷8月8日报道:“以前高温天,我们采收翠冠梨都是早晚工作,早上5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现在有了设施大棚,中午在棚内也不会觉得特别热。”面对持续的高温天气,位于青浦区香花桥街道东斜村的上海康然农业专业合作社大棚则有避暑“凉”方。
“棚内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温室物联网及环境监测系统及其他农业配套设施,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达到省工、省力、省心的良好效果。”康然都市农业园负责人陆敏介绍道,“我坐在办公室里,看手机就能知道棚内的温度湿度,要是温度高了,就通过手机控制打开棚膜、盖上遮阳层,特别方便。”
走进棚内,硕大的蜜梨挂满枝头,沁人心脾的梨香味扑面而来,果农们正熟练地采摘着一个个大梨。沿着梨树望去,连栋大棚内顶部覆盖了一层黑色布帘,有效阻挡了太阳光线的直射,四周的棚膜均被收起,棚内通风性能极好。室外监测面板显示,室外温度35.3℃,而棚内体感不超过30℃。
如果说,设施农业的建设先从硬件方面为农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那么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管理更是为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省工省力提供了清晰的解决路径。
节约人工,不仅是要减少用工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要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农业生产管理变得更加人性化。在康然合作社的连栋大棚里,采用的是主干形栽培模式,宽行密植,让小型机械直接开进大棚,穿梭于梨树间进行起垄、翻耕、除草等作业,实现果树生产过程中的“机器换人”。
据介绍,该合作社还采用“三行翠冠、一行早生新水”的种植方式,使两种梨花自然交叉授粉,极大减少了人工授粉的需求。陆敏表示,“将黄花苜蓿撒在梨树周围,待其自然枯萎后翻耕入土,是秋冬季节的生草技术,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是花‘小力气’换好土质的小技巧。”
记者了解到,建园伊始,该合作社就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林果所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生产种植与技术推广,100多亩果树绿色生产基地的日常农事工作只需6个人,就采收来说,最忙的时候约20名工人。目前近尾季,仅需要3-4个工人,平均日采收两三千斤。
“我们希望自己种出来的梨都能有‘好身价’,按照不同品种、不同上市期的梨来计算,礼盒装的售价在每斤14-18元,这是比较合理可观的。”陆敏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一、前言:升级版的Intel7制程工艺带来更好的13代酷睿原本对13代酷睿没有太大期待,毕竟构架没有大改,制程工艺还是Intel7,i9-13900K最...
一、前言:Intel的高端显卡终于来了4个月前,Intel发布了20多年前来旗下第一块面向桌面游戏的独立显卡--ArcA380(中文名锐炫A380)。在...
12月6日,买车网Buycar获悉,据外媒报道称,德国证券交易所DeutscheBoerse表示,德国豪华车品牌保时捷将加入蓝筹股DAX指数,这距离其上...